在跨境电商领域,亚马逊卖家们最近遭遇了一项新的挑战:恶意客诉现象不断升级,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切。近日,一名有着十年经验的亚马逊卖家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短短数小时内接到了13条关于产品破损问题的客诉,他怀疑背后可能隐藏着竞争对手的恶意操作。
这位卖家表示,自己在亚马逊平台经营已有十年,之前从未遇到过如此规模的客诉潮。然而,就在近日,他在短短五个小时内相继收到了13条客诉,每一条都指称其产品存在破损或瑕疵问题。这种规模和频率的恶意客诉让他感到非常震惊。
卖家迅速向亚马逊平台反映了这一问题,并要求获得更多详细信息。尽管他希望亚马逊能够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但他也表示对此并不抱有过高期望。他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亚马逊对于卖家在类似情况下的支持通常相当有限。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其他卖家的共鸣。许多卖家在帖子下留言,纷纷分享了类似的经历。其中一位卖家表示,自己在亚马逊平台经营已有八年,最近也突然收到了多条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客诉,尽管过去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一些卖家甚至发现,在恶意客诉后,他们的产品权重迅速下降,销售额也随之锐减。有人指出,最严重时,销售额甚至环比下滑超过40%,这对于卖家们的生意造成了明显影响。
随着这篇帖子的热度迅速攀升,亚马逊官方客服也加入了对话。他们表示:“感谢您提供相关信息。接收到此类客诉可能有多种原因。您可能需要提供有关产品的源文件或相关FaPiao,以便进行申诉。”
然而,卖家们对于这种“标准”回答并不满意。一些卖家表示,作为产品的生产厂家,他们并不需要提供FaPiao。他们强调,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长期的销售记录足以证明这一点。有卖家质疑,提供FaPiao又如何能够证明产品质量或交付状况?这种申诉流程似乎存在逻辑问题。
尽管卖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成功消除了账户健康页面上的提醒,但他们依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心存顾虑。这次恶意客诉现象的出现再次凸显了亚马逊卖家们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也促使业界对于亚马逊客诉处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反思。
以上内容由“跨境智慧”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