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生活学习这一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别人的建议可能永远只能是辅助性的帮助,而最终做决定并且承担责任后果的永远是我们自己。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逐渐脱离父母的庇护伞,拥有着探索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自由,但同时也要肩负着沉甸甸责任感的不同,但我享受这个过程。
每个人都说留学生每学期的学期生涯中总会遇上那么几件崩溃的事情,对于我来说,莫过于上学期因为和自己的论文赌气把书包随手扔在教室里,导致全部的电子产品都被偷的事情。当时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了无数条父母平时提醒我生活的坏习惯:“不要把公共场所当作自己家”,“要把自己的东西放在视野范围内”;“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性之前不要想着有别人给你‘擦屁股’”;“要经常给自己的电脑备份,这样即便电脑丢失重要文件依然可以找到把手头上着急的事情完成”等等等等。当时我总是嫌父母啰嗦,跟他们不要总想着保护我提醒地上有坑,我希望这些坑我可以自己重重的跌进去,这样得出的教训更加的深刻,不然父母说的话对我而言总是耳边风。等如今真的发生了这些事情,我也只好自认倒霉,更寒酸而真实的是我需要强忍着崩溃用仅有的理智把该办的手续有条不紊的完成:去学校lost and found报失,和学校安保报案,跟professor说明情况,跟同学借电脑,同步云端... 之前我总是感叹父母为什么在面对生活的摧残时可以泰然处之:小到处理各种琐事,大到关乎自己甚至他人人生转折点的决定;后来发现没有人天生就有这样令我敬佩的能力,无非是遇到的情况多了,摔倒了,拍拍屁股爬起来,再坚强的往下走。
通过这段留学生活,我也慢慢练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和“事情是干不完的,但是一次一件事情,慢慢来”的佛性心态。这学期学年末,准备final exam和论文答辩,在没有车的情况下想办法把全身家当锅碗瓢盆从一个宿舍迁移到隔着4条街的另外一个地方,策划去原生态国家公园的旅行和装备,看着机票熔断,规划暑假的安排... 生活的烦心事让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备考期末考试和论文,为此我不得选择期末 final exam◇◇来帮我完成考试,让我有时间复习论文。当时我一度焦虑到晚上闭上眼睛之后脑子里就在不停的过事情过流程,早上闹铃响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时间规划安排,充盈着各种各样的假设,导致完全没有任何的睡意。后来朋友跟我说,你不要想,不论你脑海里预演了多少遍搬家最快速有效的方式,现实总会给你不可控的惊喜,不如走一步是一步,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况有些可能只是我们假想出来的夸大的恐惧。最后move out day那天,我们提着来时的3个行李箱和打包出来的4个纸箱来到新的公寓,即便面对两边都是空荡荡的家,但却感觉到很满足,仿佛自己有无限的潜力去完成当初预想不出来的难题。看着当地同学都有家长帮忙提着大包小包的来接,我不再羡慕,如今的我更会因为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感到充实,收获了面对困难时的淡定和一步一步把它分解完成的能力。
成为大人,旅途是最重要的检验。如果说以前出去road trip,作为孩子的我们只用坐在车的后座看风景,吃零食,享受旅途的愉悦;到了酒店或者饭店,只想着p图,发朋友圈,问wifi密码... 现在成年的我们更需要去肩负一些责任:比如在服务区有网的地方把无线地图下载下来,在休息的时候查天气,检查车的行驶状态,在hiking之前商定好时间路线,避免在没有人的原始雨林中走丢了都没人知道... 虽然之前我和父母有很多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组织和享受父母策划的结果还是截然不同,导致第一次去雪山我和朋友没有防滑链,被uber司机丢在半山腰一个没人的平台上站了2个小时。
这些认知和经验都是通过一次一次的摔跤后悔中积攒起来的,都是属于自己的专有的财富。虽然现在的旅途需要担心操心的东西变多了,但是更有“我”的存在——我自己设计的路线和行程,我也能够在自驾旅行的过程中看着预想和实际一点点的契合,并汇成一张完美的图景。
这次在去north cascade national park和olympic national park的行程当中,面对五月份西雅图淡季阴雨绵绵的天气我是有所准备和降低期待的,所以对于雾蒙蒙的行车旅途我也能够从中咂摸出旅途的情调,不会想当初孩童时抱怨父母没能让我玩的尽兴;但是这次当我意识到一切都规划的刚刚好,正午12点开到公路的制高点,在冰川面前看到日落金山,湖面泛起微光的那一瞬间时,还是格外感动。
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幸福的烦恼”,因为我们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更有仪式感和充实,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规划和思考,这种沉甸甸的感觉可能就是从孩子变成大人的蜕变。
“暴风雪终将结束,经历过的人们,可能不会记得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他们甚至都不确定,暴风雪是不是真的结束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当他们穿过暴风雪的时候,就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人了,这就是关于暴风雪的一切。”
[已过滤文章中的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