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说在二年级时学过的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进一步学习锐角和钝角,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第一种情况:出示直角,将角的一条边向右旋转,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这类角是?(锐角)
第二种情况:出示直角,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左旋转,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但不超过180度,这类角是?(钝角).
学生操作移动角,认真量一量:
板书: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这些角的度数是不固定的,在一定的范围内。
师:说得真清楚!那么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生: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师:能结合钢笔的例子来说说吗?
生:比如买4支钢笔,总价80元÷数量4支=单价20元/支,总价80元÷单价20元/支=数量4支。
师:根据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而根据总价和数量,也可以求出单价。看来,对这三个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
师生小结:从计算中可以发现:单价×数量=总价,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常见的数量关系)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又推导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手比,齐读)。你能很快地记住这三个数量关系吗?同桌比一比,谁记得快?
师:你怎么记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我们只要记住第一个,也就记住下面两个了。
经过了对“单价”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对“数量”与“总价”这两个概念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所以通过你想买多少千克苹果和计算买苹果花了多少钱,适时引导学生整合归纳,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数量”和“总价”的意义。在这三个概念中,“单价”与“总价”有必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体感知它们的区别,因此在游戏找朋友这一环节进行了巩固。
第二阶段,例题呈现方式的创新
我是在例题已知条件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创新,让学生知道要解决问题需找到相关的条件,加深学生对例题结构的理解。
第三阶段 小结
学生有了对单价、数量与总价三个概念的理解,通过两个例题学生自主分析、通过相互交流,逐步寻找、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教师做点拨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各角之间的关系:
情况一:锐角<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情况二:周角 ›平角› 钝角› 直角› 锐角
情况三:1周角=2平角=4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来感悟、认识、区别、理解五种类型角的特征,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对比分析,感悟变化规律。
20 × 4 =80(元)
20 × 5 = 100(元 ),
20 × 8 = 160(元 )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数量越多,总价也就越多。
师:你发现了变化的规律,其中有没有不变的呢?
生2:单价都是20,不变!
生:我发现单价不变,数量变大了,总价也变大了。(把40、100、160圈起来)
师:真有道理!钢笔的单价不变,都是20元/支,数量变大了,总价也随之变大。
合作交流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公式来解决购物中常见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已有利的三组不同的数据提炼出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指名回答你认为还有总价÷单价=数量这一数量关系,老师通过质疑学生举例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理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并从中感悟数学模型的简捷与方便,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数学模型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